金社鎮人大多舉措助力秸稈禁燒
“以前秸稈要么燒要么堆,又臟又危險。現在人大代表幫著聯系企業收,還能換錢,村里空氣都清新多了!”樅陽縣金社鎮村民望著田間打包待運的秸稈,由衷點贊。今年以來,金社鎮人大聚焦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協同推進,以監督為筆、代表為墨、實干為紙,多措并舉推進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,讓“田間廢物”變“生態寶物”,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。
代表領銜宣導,筑牢思想“第一道防線”
“大叔,秸稈焚燒污染空氣還容易引發火災,粉碎還田能當肥料,拉去收儲點還能換收入,劃算著呢!”在金社鎮田間地頭,人大代表組成的“生態宣講隊”正用方言俚語講解政策。為破解群眾認知誤區,鎮人大構建“線上+線下”立體宣傳網,組織代表聯合村干部開展“敲門行動”,累計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,在鎮村主干道懸掛橫幅、通過流動宣傳車巡回播報,讓禁燒理念深入人心。同時,代表們帶頭簽訂《秸稈焚燒承諾書》,通過“現身說法”帶動農戶主動參與,全鎮迅速凝聚起“禁燒利生態、利用增收益”的共識。
精準監督發力,織密全域防控網絡
“這里秸稈堆放不規范,存在火災隱患,需立即整改。”鎮人大聯合鎮環保辦組建專項督查組,采取“無人機巡查+地面走訪”的“科技+人力”模式,對全鎮農田開展24小時動態監測。依托鎮、村、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,50余名人大代表分片包聯責任區域,建立“日巡查、周通報”機制,重點緊盯交通干線兩側,對發現的隱患形成問題清單,實行“交辦—處置—反饋”閉環管理,確保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”。
聚焦疏堵結合,探索資源利用新路
“禁燒不是終點,資源化利用才是關鍵。”針對群眾反映的秸稈處理難題,鎮人大組織代表深入調研,提出“引進企業+建設中心+多元利用”的建議,推動鎮政府搭建秸稈收儲、運輸、加工一體化產業鏈。通過粉碎還田、生產有機肥、加工生物質燃料等方式,實現秸稈“變廢為寶”。
“秸稈禁燒與利用,貴在堅持,重在實效。”金社鎮人大主席表示,下一步將持續深化“代表履職+生態治理”模式,不斷優化監督舉措,拓寬利用渠道,以人大擔當守護藍天白云,為鄉村生態振興筑牢根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