藕山鎮人大賦能匹克球運動 激活全民健身新活力
“這新修的匹克球場太方便了!晚飯后約著鄰里打打球,既能活動筋骨,又能嘮嘮家常,比窩在家里刷手機舒服多了!”近日,在藕山鎮健康廣場新落成的匹克球場地邊,正揮拍對戰的居民吳大叔滿臉笑意地說道。如今在藕山鎮,匹克球這項兼具趣味性與易操作性的運動已悄然走紅,成為群眾茶余飯后的“新寵”,而這背后,離不開鎮人大精準對接民意、持續推動落實的堅實身影。
調研聽民意,把準群眾需求“脈搏”
自匹克球躋身全國全民健身大賽項目以來,這項“易上手、低對抗”的運動在基層熱度持續攀升。藕山鎮人大敏銳捕捉到群眾對新興健身項目的迫切需求,迅速將推動匹克球運動發展納入民生實事監督重點清單。
鎮人大第一時間組織10余名經驗豐富的人大代表成立專項調研組,以“代表聯絡站+健身場地”為核心載體,深入全鎮13個村(社區)開展“沉浸式”走訪調研。代表們通過拉家常、開院落議事會、填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,耐心傾聽群眾心聲,最終收集到關于場地建設選址、專業器材配備、基礎技術指導等方面的意見建議30余條。
調研中發現,全鎮此前僅有1處簡易露天場地可臨時用于匹克球活動,不僅地面不平整,還缺乏球網、球拍等基礎器材,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群眾運動需求。針對這一民生“痛點”,鎮人大迅速梳理調研結果,向鎮黨委政府提交《關于推進匹克球運動場地建設與推廣的建議》,明確提出“1+N”場地建設計劃——即打造1個功能完善的鎮級標準場地,同步在各村配套建設多個簡易實用的村級場地,全方位覆蓋群眾健身需求。
督辦解難題,筑牢全民運動“陣地”
為讓場地建設從“紙上藍圖”變為群眾看得見、用得上的“實景畫卷”,鎮人大創新建立“代表督辦+部門聯動”工作機制,由人大代表全程跟蹤項目進展,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問題。
面對初期場地選址爭議,代表們先后實地踏勘5處備選地點,綜合考量交通便利性、人口集中度、場地安全性等因素,最終選定位于鎮中心、周邊居民密集的健康廣場作為鎮級標準場地建設點位。
在施工過程中,人大代表們化身“貼身監督員”,每周定期到施工現場檢查工程質量,對場地地面平整度、圍網高度與牢固性、照明設備覆蓋范圍等細節逐一把關,發現問題當場與施工方溝通,確保整改到位。經過兩個多星期的緊張建設,鎮級標準匹克球場地率先建成投用,不僅鋪設了專業防滑地面,還配備了10副專業球拍、20個比賽用球及全套夜間照明設備;與此同時,各村的簡易場地改造升級工作也同步推進,通過平整地面、增設球網等簡單改造,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運動樂趣,切實滿足不同年齡段群眾的運動需求。
服務暖人心,點燃群眾參與“熱情”
“手腕穩住,發球時不要用蠻力,輕輕往前推就行……”在藕山鎮健康廣場的匹克球培訓現場,邀請的縣總工會專業教練正手把手地向群眾傳授基礎技巧,圍在一旁學習的群眾聽得認真、練得投入。
針對群眾“想玩卻不會玩”的新問題,鎮人大主動對接縣總工會、縣文旅局等部門,爭取專業資源支持,邀請資深教練團隊開展“手把手”現場教學。同時,同步推進匹克球教學“進社區、進學校、進企業”活動,通過“理論講解+實操示范”的方式,讓群眾快速掌握發球、接球等基礎技能,單場培訓就覆蓋群眾100余人次,切實打通運動教學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為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熱情,聚焦全民健身體育需求,鎮人大還計劃通過兩大舉措持續發力:一是全力推動首屆“藕山杯”匹克球友誼賽落地,組織人大代表帶頭報名參賽,以“以賽促練”的方式營造濃厚運動氛圍;二是深度參與藕山鎮匹克球專業球隊組建,選拔優秀民間愛好者加入,邀請專業教練定期指導,為后續征戰縣級賽事、提升鎮域體育實力筑牢根基。
如今的藕山鎮,每天清晨都能看到晨練群眾的身影,傍晚時分,鄰里間的匹克球友誼賽更是熱鬧非凡,匹克球場地已然成為全鎮最有人氣的“民心陣地”。鎮人大主席表示,下一步,鎮人大將持續聚焦群眾健身需求,不斷探索匹克球運動與鄉村文化建設深度融合的新路徑,讓運動的活力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凝聚力,為建設“健康樅陽”“活力樅陽”貢獻更多人大力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