樅陽鎮人大:“請進來”聽民意 “走出去”解民憂
“我們小區南邊那個涵洞,一到天熱就臭得沒法靠近,路過都得捂著鼻子走,而且一到傍晚路燈亮起來,就有很多蚊蟲飛到小區里來,大人小孩都遭殃!今天能夠通過人大代表提建議的渠道,想把我們小區面臨的共性問題反映給人大代表,讓代表們幫忙解決。”旗山社區國賓府小區居民錢某某抱怨道……“正大小區是老舊小區,老人比較多,休閑公園比較遠,想找個歇腳、活動的地方都難,能不能幫忙想想辦法,把小區內部改造下,讓小區老人休閑有個去處?”勝利社區居民錢老愁著向代表們說道……近日,樅陽縣樅陽鎮的選民們紛紛道出生活中的煩心事,這些關乎日常的“急難愁盼”,很快被人大代表記在了心上、落在了行動上。
9月25日,樅陽鎮人大直接把“民意傾聽會”搬到了群眾家門口。省、市、縣、鎮四級人大代表先后來到旗山社區榮恒國賓府小區,在“皖美紅色物業”活動陣地和居民面對面交流,當聽到大家反映該小區南側涵洞污水發臭且滋生蚊蟲的問題后,代表們沒有停留在“聽”,而是立刻“走出去”,沿著涵洞逐一查看污水來源、管道走向,現場和物業、居民一起分析臭味反復的癥結;隨后,代表們又趕到新華聯絡站,聽完勝利社區正大小區缺少公共休閑場所的訴求,同樣第一時間前往小區實地勘察,看哪里適合規劃場地、如何利用現有空間滿足居民需求。每一個問題都被詳細記錄,最終由轄區人大代表整理形成閉會期間正式建議,提交縣人大轉辦,確保群眾訴求“件件有回音”。
這樣“聽訴+勘察”的模式,正是樅陽鎮人大踐行“人民選我當代表,我當代表為人民”的生動實踐。一直以來,鎮人大不僅通過聯絡站“請進來”讓選民坐下來提意見,更注重“走出去”到問題現場、到居民小區、到訴求單位,把民意收集的觸角延伸到群眾生活的“最后一米”。其中,旗山社區的基層治理創新尤為亮眼——社區堅持黨建引領,將“皖美紅色物業”陣地打造成民意溝通的“橋頭堡”,同時充分發揮縣人大代表“接地氣、知民情”的優勢,遇到居民反映的典型民生問題,由社區黨組織牽頭,人大代表全程參與協調、監督,形成“黨建+代表”的聯動解決機制,讓治理更有溫度、更有實效。而勝利社區則以“小建議”回應“大民生”,哪怕是居民反映的“缺個休閑角”這類看似“小事”,也認真對待、快速響應,用精準服務拉近和群眾的距離。
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。下一步,樅陽鎮人大將繼續堅持“請進來”與“走出去”相結合,既要在聯絡站里聽真話、察實情,也要在田間地頭、小區樓院找問題、謀對策,把收集到的民意轉化為辦好民生實事的動力,用實際行動兌現人大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