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下“黃金葉” 走上致富路
——記市人大代表、安徽官山生態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王士專
從打工者到致富帶頭人再到市人大代表,一路走來,安徽官山生態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王士專始終心系家鄉、不忘鄉鄰,積極帶領村民扎根土地,把荒山變成茶山,讓茶葉成為鄉村振興、農民共富的致富“黃金葉”。
6月28日,在位于樅陽縣官埠橋鎮的安徽官山生態農業發展公司茶園里,工人們正在對茶樹進行鋤草、松土管理。“因為身體不方便,只能在家門口找工作。現在有了茶園,我每天做些鋤草施肥的活兒,偶爾還能采采茶葉,收入不錯,活也不重,一年下來也有兩萬元收入。”采茶間隙,采茶工人吳成友說道。
吳成友是村里的脫貧戶。從小深知貧困家庭疾苦的王士專知曉后,積極聯系幫助安排工作,增加收入。像吳成友這樣的脫貧戶,在王士專這里還有20來戶。“精準脫貧要‘輸血’更要‘造血’,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展產業,才能實現共同富裕,這是我作為一名企業家人大代表的責任。”王士專說道。
對于小農戶,王士專引導其開展家庭式、小規模、標準化茶園建設,免費提供技術支持,實施“訂單農業”,以高于市場價回收產品,幫助農戶增加收入。對于規模化茶業主體,采取產業聯合抱團模式,以13個家庭農場為基本成員單位,建立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、內部融資的聯合機制,實現現代農業產業的共同發展。2022年,聯合體成員單位產值同比增長12%,利潤同比增長15%,納稅同比增長8%。對于沒有能力開展產業致富的脫貧農戶,采取安排就業幫扶模式,根據個人能力和崗位需求,組織農戶接受培訓持證上崗。2022年,安徽官山生態農業發展公司累計安排農戶就業1126人,其中固定崗位71人,年人均工資收入2萬余元。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,王士專積極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,每逢節假日都會向敬老院及周邊的“五保戶”捐資捐物,還捐資幫助困難家庭學子。防疫和抗洪期間,他主動聯系樅陽縣紅十字會,向一線捐贈物資數萬元。
“樅陽白茶已成為地方特色產業的名片,但卻沒有形成統一的白茶市場,不僅造成市場惡性競爭,而且阻礙了樅陽白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。”作為市人大代表,王士專立足企業實際,撰寫提交了《關于實施樅陽白茶產業提檔升級的建議》,從成立樅陽白茶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工作專班、建設樅陽茶葉交易市場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,得到了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單位的高度重視和積極辦理。
看到茶農們的“錢袋子”一天天鼓起來,王士專既有成就感,又覺得身上的責任更重了。他表示,將保持初心,持續發展好茶葉產業,久久為功,帶領群眾共同鋪就鄉村振興致富路。